这种按照三等分线划分图片重点,将被摄主体放到图中4个点(所谓最吸睛的点)的构图,一直被我们奉为最经典的拍摄准则。
就连大型演出时的报幕员都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最美观,声音的最好。可以说,黄金分割是由数学中产生,在艺术中继承的一种人类独特的审美经验。
黄金分割被运用到绘画当中时,一般是指将画面边线平均分成三等份,将相对的分割点相连,画面中的连线都是黄金分割线,线的交叉点就是黄金分割点。
画面主体一般放置在黄金分割点处,黄金分割的比例为1∶0.618 ,接近四六开。中国传统绘画也有类似黄金分割的论述,在中国的《画论》中叫做“三七停”。
即将画面横竖各分成10 份,取3∶7的点,基本上也是处于黄金分割线的,主体可以处于黄金分割线的任意一点上。中国画中常讲的“井”字构图就是。
这种绘画的构图方式从摄影术诞生以后也自然被借鉴到了摄影艺术中,在摄影中,这种构图方法通常称为“三分”或“井字构图法”。但是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准则”真的就值得一直遵守的吗?
如果想学习更多的摄影技巧,推荐您阅读由雷波老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摄影构图99》一书。
Tavis Leaf Glover是一位美国夏威夷的摄影师,同时也是一名美术老师,他对三分法发起了挑战!“ 像许多摄影师一样,我被三分构图法洗了脑!”
Tavis Leaf Glover是一名摄影师,也是一名画家,他仔细的研究了三分构图法,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似乎我们对于三分构图法过于了。
构图是艺术中重要的一环。当只使用三分法来构图时,就相当于把自己装进了之中,终日被那些及其平庸的艺术满怀恶意的着。这话听着虽然不好听,但事实就是如此。
无脑的使用三分构图法只会让你的照片平淡无奇。规则是从人们过往的知识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规范,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选择把它融进你的艺术里。这是选择之一,就是这么简单。
但目前很多摄影师盲目这种规则,在拍摄时不假思索的使用三分构图法,原因就是他们太过于,信任这种规则,也不乏一些摄影师已经懒于思考其他的构图方法。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人周冰 季建业们对三分构图法都有哪些误区。
使得画面悦目的方法是将主体恰当地放在图片中的某个,让观者能清楚地“读”出你的照片、你的主体,不会因受到其他元素的过多干扰、或那些因缺乏层次引起的“创意十足”的混乱感而分散注意力。
首先需要明白格式塔心理学的某些原理,如 图形-背景关系(FGR)。清晰地从背景中分离出主体,能让人更明确地把注意力放在主体上。
另一个关于三分法的误区是“专业摄影师都使用它”。安妮·莱博维茨无疑是专业摄影师,下面让我们以她的一张照片为例,看看她是否使用的是三分线构图法。
不出意外,壁炉的符合三分线构图法,那看来她也。。。但是!再看看她是如何安排模特的的?
只有垂直线和平行线辅助时,我们能否看出她是如何做出了如此完美的构图?我接下来做了什么?我们能看到一些模特确实放在三分线上,但是又该如何安排她们的手臂、腿、裙子和目光呢?这就要说到 动态对称 了。
这是一个1.5矩形(与大多数相机屏幕相同大小)及其基本构建,而它又能恰巧被分为3个根号4矩形
简单来说,网格系统是一种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组织摄影构图的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对角线、垂直线和平行线来帮助我们在图像中创造出节奏感和整体感。无论是油画、摄影还是雕塑,动态对称网格都对其适用。
对于摄影初学者,可能很难接受这种复杂的网格系统,但如果不满足于目前的构图水平,学习这种高级的构图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越早学习,你就越早进入另一个水平。
这显然更远离。如果不考虑整体关系,把主体分别放在4个不同的交叉点上,对体现韵律感并没有什么帮助。
如果对格式塔心里学的另一个定律——连续性定律有所了解的话,那会找到一些更能够引领观众视线、并创造出照片韵律和整体感的方法。其中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就是藤蔓线。
把这样一个曲线元素融入到你的作品里,可以在画面中营造出漂亮动感的韵律感。大师级的摄影师和画家们广泛地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这一方法。
另一个用于创造韵律感的技巧是 巧合性律。这代表边缘线即便是被打破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连结的倾向,于是这能看似巧合地联结起各种元素,在上下或左右之间的空间中创造出韵律感。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阶段性的线段来引导观者的视线将空白的线段补全,也可以理解为视觉惯性。当你的视线沿着一条引导线时,很自然的会继续向前延伸。
如果没有了这个陪体,那么这张照片就会有一个糟糕的平衡和构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失重了,需要对画面各个方向的重量感进行平衡。
照片中存在着垂直方向的平衡 (我把这称做“呼吸空间”) 和水平方向的平衡 (我把这称做“凝视方向”),我们必须懂得怎样去控制这两种平衡,来得到完全平衡的构图。
我们已经说到了能构建出画面精确平衡的对称律,但我们并未提到,三分法是如何产生不必要的负空间的。
如果我们不考虑画面整体,只简单地把主体放在其中一个三分交汇点上,那么在照片另一侧就缺少了重要的陪体,而留下了转移观众注意力的负空间区域。
如果一个年轻的艺术家一开始不是以三分法而是以动态对称网格进行创作,他们将能在以后的创作中通过调整模特的姿势或变换笔触,充分体会到对角线对构建韵律所带来的好处。
文艺复兴或者希腊的艺术家们创造出了三分,三分法最初记载于Smith的一本书中(约1797年),但是他根本不是一个什么大师。
没门儿!达芬奇和其他艺术大师都运用了动态对称、黄金分割和其他设计手法,例如花纹、场域、巧合、辐射线、图形-背景关系、椭圆元素和包围关系。
难道不是因为它与蓝色的天空有很大的对比度?当我们的主体是画面中对比最大的区域——无论它处在哪一个上,难道我们不都是首先注意到它吗?
学习了构图理论和应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技巧,你会知道什么才是对构图有用的,如何解决视觉上的问题,以及应该在前期拍摄时就做好构图。
看过这10点误区,并不是说三分构图法就完全没有道理可言,而是不要盲目地去相信它,如果我们希望把照片拍的更漂亮那就不要指望有一种简单而又万能的方法。
我们在每一次按下快门前都要仔细去思考如何构图,而不是无脑地使用三分构图法,要记住,你拍摄作品的优秀程度跟你所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
其实不光是三分线构图法,向常说的对角线构图法、对称构图法、牵引线构图法、框式构图法等等构图法均不能看做是准则,而只能作为我们构图的参考。
这并不是指无须学习基础的摄影构图理论了,而是指在融会贯通所学理论之后,才可以达到的那种境界,只有这种构图创新才不会脱离基本的美学轨道。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