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14年9月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延时摄影,到如今断断续续拍了有一年了,从固定机位到大范围都有尝试。在这段时间的拍摄中,我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今天借着这个机会分享一些我的经验,跟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下关于大范围延时摄影的拍摄、后期以及转场。
从相机的移动距离上来区分,我们常见的延时主要是固定机位或者使用滑轨辅助拍摄,它们的移动距离一般不会超过2米;而大范围延时摄影通常会移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距离进行拍摄,这样的话几乎无法用滑轨操作,通常我们是使用挪动三脚架的方式进行拍摄。
先说用三脚架拍摄,这是最佳的拍摄方式,具体操作模式就是每拍摄完一张照片之后,挪动三脚架拍摄下一张,这里有一个我拍摄大范围延时过程中的花絮。
首先是确定好拍摄的主体和移动的,并选取对准点,比较好的拍摄习惯是先在拍摄初始、中心和终点分别拍摄三张照片进行观察,做到心中对拍摄完的画面有一个大体的把控。
关于对准点,选择拍摄主体上固定的、全过程可见的点,最好是和周围对比强烈,并且靠近画面中心。这样的话方便在移动机位后进行迅速对齐,对准点一直在画面中的同一个,这里需要使用到相机的屏幕取景功能,通过打开网格线或者按下机身上放大按钮后出现的对焦框来定位。
摄一段5秒钟的素材,总移动距离为50米,以25帧每秒为例,那么你需要拍摄的张数就是5*25=125张,每次三脚架挪动的距离为125/50=0.4米,每一张的移动距离要尽可能的相等,这样才能拍出来的延时能够平滑。
关于如何准确控制移动距离,可以通过地面的地砖或者其他明显的标记进行参考,例如下图的情况(图自网络),可以每次挪动三脚架的某一条腿到我画白圈的。
如果实在没有东西可以参考,那么可以用粉笔在地上标注记号或者自己进行估测,只要误差别太大基本还是OK的。
另外要拍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保持水平。水平的方法一个是借助相机内置的电子水平仪,另外就是自己在云台上外接高精度水平泡。我的是使用外接水平泡来拍摄。
当然,为了精确调节,使用三维云台进行拍摄,普通的球形云台拍大范围的话实在是很难控制。如果你试过三维云台,我相信你会爱上它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举个例子,下面是我拍摄的一段延时素材,我用红框标注了我拍摄时的对准点,并没有经过后期稳定,可以看到它已经比较流畅了:瑜伽女教练让人流鼻血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