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摄影装备 > 正文

大沥魅力如此多面(2014-12-12 05:14:30

类别:摄影装备 日期:2017-11-1 15:36:46 人气: 来源:

  在10月“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摄影创作”工作会议上,大沥镇文化站李智勇接过“中国摄影之乡”的牌匾。

  “中国摄影之乡”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的荣誉称号,授予对象是摄影氛围良好、摄影行业发展迅速、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地方性区域。这是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粤曲)之乡”、“中国龙狮运动名镇”之后,大沥在文化领域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称号。

  纵观其余6个获此殊荣的地方:省承德市、浙江省丽水市、广东省市、安徽省黄山市、广东省连州市、广东省南海区大沥镇。前5个地方都是常见于各大旅游网站的,惟独大沥自古以商贸繁华、产业兴盛知名。

  170年前,大沥泌冲人邹伯奇发明了中国第一台机,仅比法国美术师L·达盖尔发明的世界首台机晚了4年。他利用自己制造的机所拍的玻璃底片—像至今仍清晰可见,冲印出一帧极其清晰的邹伯奇肖像照,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使用自己发明的原理和制造的摄影机拍出的照片。

  邹伯奇撰写的《摄影之器记》、《格术补》是世界最早的摄影文献之一,对感光底片的制作、照片的拍摄、冲洗印刷都有介绍。他在中国古代光学论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几何光学的方法,透彻地分析了很多光学原理、光学仪器的结构和光学现象。除此之外,邹伯奇还是一位在物理、数学、天文学、光学、地理学等方面都颇有研究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与达盖尔的举世闻名不同,出生于封建年代、一生淡泊名利的邹伯奇百年来稍显寂寞,甚至在自己家乡也甚少人知晓他的“威水史”。

  2007年开始,大沥镇开始对邹伯奇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还原,以寻求产业大镇的文化标杆,在产业调整、城市转型之际,提升大沥的文化软实力与知名度。邹伯奇“中国机之父”、“中国摄影第一人”的名声也逐渐为所知晓,大沥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摄影的发祥地。

  2011年开始,一个以邹伯奇命名的摄影展,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摄影发烧友前来“朝圣”。与邹伯奇身上所代表的创新相契合,该摄影展也被打造成国内第一个允许后期创作的摄影赛事。

  “以‘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为基础,大沥镇树立起了‘伯奇摄影’的文化品牌,挖掘和培养一批优秀摄影人才。可以说,大沥拿到‘摄影之乡’的称号是实至名归的。”在为大沥授牌及揭牌的仪式上,中国摄影家协会王瑶感慨地说。

  自2011年起,大沥连续4年举办全国首个以创意摄影为主题的国家级展赛—“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2011年8月,首届“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面向全国征集创意摄影作品,短短三个月共收到21000多幅作品。大沥镇文化站副韦万钧称,“伯奇杯”鼓励创意设计,允许参赛作品通过PS等各种后期影像技术进行创新。

  “大沥没有相应的摄影产业,也缺乏旅游资源,我们就思考怎么将创意摄影跟产业结合起来,在广告界也好,插图界也好,打造成一个标杆性的平台。”李智勇表示,与其他地区发展摄影多用于对当地旅游资源、区域形象的推广包装不同,大沥镇弥补了创意摄影比赛的空白,也借此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影响力。

  2012年,创意摄影大展再推新意,单独设立“创意商业摄影”和“创意插图摄影”。2013年又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了展览类别,并为高校学生设立“学院”。

  “以前国内创意摄影没有明确的分类,通过这四届摄影大展,细分成了三个系列,涵盖了摄影产业最常应用的插图和广告,明确了创意摄影的细分和定位。”李智勇表示,创意摄影展已成为国内商业摄影交流、展示的高端平台。

  2014年的“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同样面向全国征集创意摄影作品。在前几届活动确立广告摄影、插图摄影、创意沙龙等专业方向,设立学院特别收藏作品等基础上,本次摄影展再次创新样式,首次推出“十佳创意摄影师”评选、设立“梦想”主题单元、组成推荐委员会推荐优秀创意摄影师及创意摄影作品。此外,自荐与推荐双轨并行是本届大展的特色之一,即采用摄影人自荐和名家推荐“双管齐下”的方式,广开渠道,多方网罗优秀作品。据统计,今年创意摄影展共收到2299人的12717幅(组)有效参评作品。

  今年,大沥镇先后出台《大沥镇繁荣文艺创作的实施方案》、《大沥镇公共问题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摄影作为重要文化发展事项也纳入其中。镇财政每年给摄影家协会划拨专门经费,为协会举办各项活动提供经济支持,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

  据统计,2009年~2013年间,伯奇摄影协会会员及摄影爱好者获1237人次,其中国家级91件、省级270件、市级511件、区级365件。

  借助“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连续举办三届的契机,今年5月,大沥镇出台“中国伯奇 创新大沥”建设方案,提出用“创意、创新、创造”引领“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建设,全面带动城市、、产业、社会和素质的提升。

  据了解,大沥镇计划于广东书法园后规划约200亩的地块,建设创意摄影产业园,包括“伯奇会馆”等,以此打造集教育、展览、研究等功能于一身的文化综合体。

  大沥镇也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和“伯奇”的传承。据了解,该镇海北中学已设立校园创作培训,并开设了摄影专题课程,“伯奇”。李智勇表示,未来大沥或会在更多学校推广这一形式,并计划举办“小伯奇”摄影比赛。

  一个地方摄影氛围的形成、摄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发烧友”对摄影长久的热爱与追求。上世纪80年代,大沥就涌现一批摄影艺术的“发烧友”,组建了一支摄影队伍。2013年10月,大沥镇摄影协会正式改名为“伯奇摄影协会”,这是南海首个以名人姓名命名的摄影协会。目前大沥镇摄影家协会拥有会员2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5人、省级会员25人、市级会员70人、区级会员76人

  陈铿良是伯奇摄影协会的元老级人物,大家都习惯称其为“师傅”。1974年,陈铿良就进入大沥当时唯一一家摄影馆当学徒,拿相机至今整整40年,摄影也从一个职业演变成为了一生最大的爱好。

  他回忆,1995年大沥镇文化站就组建了首个摄影爱好者组织,刚开始只有10多人。陈铿良说,协会经常组织大家技艺,或者外出采风。大沥本地的产业也成为了发烧友们摄影的绝佳素材,摄影协会有时会组织会员到铝型材厂、内衣厂采风。陈铿良说,“出铝条的时候,十几条齐刷刷出来,场面很震撼的,拍出的照片很靓。”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同乐摄影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