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驱动逻辑来看,涨停主要是事件驱动,一般来说,事件驱动影响周期较短,能否产生持续影响主要看事件持续时间以及安检、管控的执行力度。
国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的调整后,我国煤炭行业国有化属性已提升到70%以上,黑煤窑等落后产能已经淘汰,环保和安全治理年年都要搞,效果也不错。但行业的特殊性导致每年也经常出现一些安全问题,环保问题也是季节性、政策性的,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短期存在,不会长期作用市场。
我国煤炭的开采成本大概400左右,产销成本500以下,短期内改变幅度也不会很大,成本角度对煤炭价格不会产生什么上行驱动力。
长期来看,煤炭产业升级后,近几年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70%左右的高位,去年受疫情影响产能利用率也处于60%以上。春节期间一般都处于正常的季节性低位,但今年春节由于下游需求的意外增加,实行保供政策,产能利用率大幅提高至50%以上。这也是节后动煤价格大幅下行的主要原因。
疫情之后经济修复,按照正常逻辑来讲,当下处于需求的淡季,未来存在边际好转的预期,主要是工业用电随着复工开工而恢复,同时水电供应也逐渐恢复,整体需求主要看宏观经济走势。预期可以乐观,但也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未来动煤供需并不见明显矛盾,当下诸多事件只是暂时预期方面的影响。
一般春节后都是累库状态,3、4月份开始去库,各方百里挑一关昕和刘硕库存数据里能够出现明显的拐点。看了一下环渤海库存,水平处于历年同期高位,有去化拐点的迹象。
昨天的涨停只是安全检查等短期事件驱动造成的,从历年来经验来看,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对市场价格造成更多的是预期情绪的影响,暂时不会改变动煤年内大周期供需。结合目前现实高库存、需求淡季等影响,动煤期价上涨空间有限。
通胀交易情绪对动煤的影响应该不会很大。年前动煤大涨有通胀情绪的带动,更主要的是年前下游需求短期激增造成的供需短期不平衡春节前就实现了修正。我国煤炭行业目前基本趋于国有,意味着政策垄断属性较强。这对于煤价的调控力度也会较强。即便是短期内供需、事件等因素作用市场,煤价也大概率围绕长协价格6%-12%的政策指标线运动。周期属性非常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