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良好发展 要避免“骗补”“骗资质

类别:行业新闻 日期:2017-6-28 21:00:08 人气: 来源:

  6月初,经济观察报曝出消息称,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仅 北汽新能源 和云度新能源进入了工信部《道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他企业在获得资质之后进展缓慢,这导致行业传闻新能源生产资质暂停发放。

  在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背景下,众多企业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迈进,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2015年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以来,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已达到15家,但真正进入到工信部《公告》的企业却仅有两家。

  基于政策审批流程上,要进行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需要两槛,1、车辆生产企业准入;2、车辆生产企业产品准入;

  对于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审核相对轻松,一家已拿到资质的企业负责人透露:对于取得企业生产资题,只要涉及企业满足既定条件,通过相关地方协助能顺利拿到资质。

  审查方法:采取多种审查方式。了解企业概况,现场参观;查阅文件、资料、记录;抽查过程、产品和设备条件;观察操作(结合生产、检验、开发过程,可以请职责人员演示或介绍);与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座谈、询问等。

  从相关整车企业工程技术负责人处了解,此前获得生产资质审核的企业,存在很多技术短板,期望在产品公告审核期内解决技术问题,不太现实。而通过他参与的走访,发现企业从管理到工程方面人才基础缺失,可以说是“草台班子” ,更别说以此去搏取更多技术核心。

  基于此,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对于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的双重标准方面,未来或协调推进,或许也给企业抱着先申请企业生产资质的念头提前打断。

  近几年,为了响应国家节能环保、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号召, 新能源车 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说数量已经上千家。而此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突击造车的企业就从国家和地方补贴下手,于是“骗补”出现。

  国家工信部于2016年8月12日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修订征求意见稿)》,该准入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准入门槛,使得企业获得生产资质的难度将不断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出现骗补问题。

  发布后,通过审核资质的企业包括: 北汽新能源 、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长江汽车、万向集团、江苏敏安、重庆金康、 国能新能源(NEVS)、前途汽车、知豆、云度新能源、河南速达、浙江合众、陆地、江淮大众等15家企业。而新能源车企的生产资质有效期为3年。

  另有行业人士透露,通过资质审核的企业,可能有个别存在投机取巧的情况。这一消息,被理解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从“骗补”升级成为“骗资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产业研究院接受采访时称,工信部已经发现有的厂家(已核准企业)产品有问题,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副秘书长李万里也表示:“放开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就是希望催生鲶鱼效应,促进市场发展。但是,目前并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有必要对审批条件进行调整。”

  那谁给这么多企业拿到准生证的机会?经济观察报报道认为,主要是地方热情高涨,在背后大力推动。

  据统计,目前,15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中,除去奇瑞新能源、北汽新能源等国有集团作为靠山的整车企业,新出现的10余家企业背后大多有地方的身影。如云度汽车,股东里不仅有福建汽车工业集团,还有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背后是福建莆田市。江苏敏安汽车的股东里有江苏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背后是江苏淮安市。

  一些获得资质的新能源车企股东里没有地方直接注资企业,也早已和地方结成“利益同盟”。比如陆地,早在2010年便与佛山市高明区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当地建设总投资25亿元产能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2015年,佛山市专门组织召开陆地项目工作会议,市领导明确表示,各方都要以“资质通过、项目建成”作为共同目标。

  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秘书长田光宇认为,此次争取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非常多,因为在中国牌照是个稀缺资源,尽管这次放出的牌照不能生产燃油汽车。但是先拿到这一牌照还是很重要的,万一将来电动车好挣钱了,想进又进不来才是最大的遗憾,或者拿到牌照卖给第三方也有可能。

  基于以上观点,通过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即使后续无法通过产品准入,相关资质也能倒手赚一笔。这也从背后折射出“骗资质”的动机。

  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各地在建的新能源轿车项目超越30个,新能源轿车出产厂家170余家。依照国内本年批复的项目以及各大车企发布的产能计划预算,到2020年,新能源轿车产能有望到达500万辆,中国新能源轿车展开驶入高速成长期。

  在经历了企业骗补、补贴退坡等一连串的打击后,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应再经“骗资质”一难,而是要立足技术发展根本,驱动产业常态发展。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同乐摄影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