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一个科幻迷最关心话题的可能性,即人类最有可能和外星智慧生命以哪种方式取得联系。图片?声音?造型?还是都有可能?当然,与外星智慧生命接触的风险也一并存在,就像电影中破译的第一个外星词汇——“武器”一样,我们无法在第一时间确定外星访客的真实来意,它们的到来很可能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甚至危机,就像《火星人玩转地球》里,蒂姆·波顿带给大家的童年阴影。
每个人都想对自己的未来有所了解,但知晓了未来的人生一定好过当下吗?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还会不会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去生活?还会不会有意想不到的喜悦?还会不会有意料之外的邂逅?当我们得知现在所爱的人不会和我们走到最后,是否还有勇气继续去爱?
这些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在电影《》中,通过语言学家易斯与外星生命体七肢桶的交流,一一展示给观众。至于标准答案,导演并没有告诉大家,观众只需将自己带入到故事当中,可以赞同主人公的选择,也可以反对。因为电影并没有讲哪种选择是对的,因为选择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在于你当时所处的立场。
电影《》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用十分硬科幻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悲伤至极却又温暖感人的故事。
《》给了一个科幻迷最关心话题的可能性,即人类最有可能和外星智慧生命以哪种方式取得联系。图片?声音?造型?还是都有可能?当然,与外星智慧生命接触的风险也一并存在,就像电影中破译的第一个外星词汇——“武器”一样,我们无法在第一时间确定外星访客的真实来意,它们的到来很可能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甚至危机,就像《火星人玩转地球》里,蒂姆·波顿带给大家的童年阴影。
即便如此,人类还是十分渴望与中其他生命取得联系,正因为我们并不清楚外星生命是否存在,也无法预判发生接触的后果,所以这种渴望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或动机,如果要归结原因的话,那很可能就是“本能”。
提到人类尝试与外星文明取得联系,最知名的就是被称为“地球之音”的金属唱片。发射地球唱片,是人类尝试和外星文明接触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只是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这次行动多少有些欠考虑。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并不能确认地外文明是否善意。给外星人送去问候和歌曲是没问题的,但是唱片中还包含了一些很关键的信息,比如,其中有一张用二进制编码的太阳系方位图,还有九大和太阳之间的各种天文参数,同时,还提供了人类的生理解剖图,以及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如果获取唱片的外星人有,那么我们无疑替对方准备好了战术地图和敌人解析资料,真正让对手做到了知己知彼。
担心归担心,毕竟两站唱片就像是离弦的箭,已经收不回来了,如果要给这份担心加上一副筹码的话,那就是这两张唱片的质量非常好,很难在旅行中被损毁,因为制作所用的材质是铜,并且在表面镀了一层稳定性数一数二的金属——黄金,除此之外,在最外侧还包裹了一层特质的铝质套,如果是在地球上,绝对可以抵御最的快递,在广袤无垠的中更是畅行无阻,不出意外的线亿年之久。好在它们遇上外星生命的概率相当低,希望这些担忧都是杞人忧天吧。
虽然地球之音备受争议,但是并不会人类No Zuo No Die的脚步,除了发射唱片,我们还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寻找外星人。
第一种方式,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等待外星人的“唱片”。宇航活动很容易留下太空垃圾,这些废弃物会在中漂浮很长的时间,就像是我们发射的唱片一样。所以,通过对太阳系空间的持续搜索,寻找外星人遗留的垃圾或其他痕迹,就成为了发现外星文明的一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是在星球表面寻找智能生物痕迹,比如月球、火星、小等上是否有人造设施或者活动痕迹。这种方式扩大了发现外星智慧生物的范围,如果找到,那么即便我们见不到真正的外星人,至少也可以从“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困惑中出来。
以上两种方法多少有些科幻的成分,毕竟,涉及到太空搜索就意味着巨大的科技和经济门槛,直到目前,人类也只能在火星和木星的几颗卫星上进行科研探索,寻找外星人只能算是支线任务。所以,科学家们想出了更为经济实惠的方式,比如通过光谱分析太阳系以外星球的大气成分,寻找氧气和甲烷以及氢氟烃,前两种物质都是碳基生物必品,而后一种是碳基生物才会排放的特殊有机物。
分析光谱和射线,让寻找外星人的方式从星际旅行变为了坐办公室,“科技的目的是让人们更好地偷懒”这句话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然,还有一种更懒的方式,那就是守株待兔,等着“七肢桶”主动找到我们。
《你一生的故事》只有二百多页,如此短小精悍的原著,改编起来难度颇大。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影语言,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做了很多适当的影视化处理,比如将故事的重点放在女主角的心历程上,比如将外星飞船的数量减少到12支,比如删掉了外星生命体给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带去不同礼物的情节。
尽管如此,本片的非线性叙事还是会让很多观众第一次观影时十分困惑,并对稍显缓慢的情节有所诟病,“晦涩”成为形容观后感时最常出现的词语。毕竟,《》与大部分中国观众所熟悉的科幻电影不同,灰暗、冰冷、的画面让习惯了坐在IMAX厅寻求视听刺激的观众很不适应,稍一走神就会跟不上节奏,自然也就觉得本片枯燥乏味了。但科技本就是枯燥而严谨的,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作家、导演虚构的表面风光所了。
任何一部经得住时间的科幻小说或电影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它使用了多么生僻的词汇、搭建了多么天马行空的场景、创造了多么异想天开的,而是因为它归根到底讲述的还是生命哲学。科技只是一种媒介,是我们发现和认知的一种手段,“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是所有科幻小说或电影殊途同归的终极命题。
《》中的外星生命体七肢桶就是这样一种媒介,它们的非线性文字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不过是一幅幅水墨画,在破解其语言密码的过程中,身为语言学家的女主角通过掌握这种非线性文字而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这里,人文学科的同学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次,因为,硬科幻题材电影不再是工科男把妹的专属手段,文科生同样可以欢快地掉一掉书袋。
通过女主角和七肢桶的交流,我们可以对人类文字的起源有一定了解。不同的文字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史,直至目前,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可以分成拼音文字、混合文字、表意文字和象形文字这几种。
虽然文字种类多样,但纵观人类历史,会发现文字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共性,基本上都经历了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再到表音文字的过程。这是因为无论何种文明下,人类在最初试图记录事物的时候,都会从最直接的视觉形象开始,通过临摹的方式来表达,这就形成了图画文字。随着记录的复杂和多样,人们就会开始对图画文字进行简化,形成线条为主的象形文字了。
文字继续朝着简单、有效的方向发展,象形文字就会逐渐简单化、抽象化,也就逐渐形成了表意文字。但是需要记录的事物会越来越复杂,让单纯的表意文字难当重任,所以表意文字必然表音文字,服务于语言体系,这是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为文字需要具备符号属性,所以象形文字才是文字的第一阶段,我们最熟悉的甲骨文、还有埃及文,都是象形文字,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是由源自两河流域的古象形符号演变而来的。甲骨文、楔形文字和埃及文,再加一个玛雅文字,就构成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古文字。时过境迁,四大古文字的三种已经断档并消逝,甲骨文成为唯一传承有序沿用至今的古文字体系,汉字也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表意文字。
在自豪的同时,也让人不免有些疑惑,因为从甲骨文到汉字,这个古老的东方文字体系却不按套出牌,始终没有实现表音文字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那就要从表音文字,或者说拼音文字的特质说起。
拼音文字可以分成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音素文字比较好理解,就是一个字母一个音素,朝鲜文和泰文都是音素文字。解释的再直白一点,就是“用音标组成的文字”,每个字母都有固定的读音,学会了字母的发音,那么不管认不认识这个单词,都能准确的读出来。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汉语拼音。我们的汉语拼音只用了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再加上声调,就可以拼出所有的汉字发音。但是就如同音标不是英语一样,拼音也不不是汉字的拼音化,大量的音节和同音字绝不是简单26个字母就可以胜任的。不信的话,找一篇文章出来,把文字变成拼音,那读起来的痛苦程度会让人有砸电脑的冲动。
汉语难以拼音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历史问题了。总所周知,我华夏文明在古代时期,那是强盛的不要不要的,那时候我们是文化输出的主体,这种强盛一方面营造了华夏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另一方面营造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优势。强大的文化底蕴加上唯我独尊的封闭心态,让外来文化很难渗透和影响到汉字。另外,文字在中国古代,并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代表着阶级和地位,拥有很强的。在文字被神圣化以后,想做大规模的革新就更加不可能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保留下了唯一的、具备完整发展过程的表意文字。时至今日,汉语并没有出现“不符合时代”的颓势,甚至界范围内出现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坚挺,可见一斑。看着汉字奇迹般的生命力,不知道等到下一步发展的时候,会不会跳过拼音文字,直接发展成“七肢桶”文字呢?
在近几年上映的硬科幻题材电影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除了原著本身恢弘的主题外,也得益于导演超高的掌控力。对了,本片导演在不久前还推出了一部新片,叫做《银翼杀手:2049》
首先,能选中姜峯楠的小说进行改编就说明该导演极具眼光,也极具勇气。不是什么长篇系列,不靠情怀来吸睛,也不靠粉丝来买单,只是单纯地因为原作很有意思,便选择了它。为了让电影看上去更加真实,导演丹尼斯和编剧一起专门创作了七肢桶的文字,可以说是诚意十足了。
原著中,作者对七肢桶的形象做了细致的描述:外星人有七根长肢,从四方向中央辐辏,轴心处挂着一个圆桶,整个形体极度对称,七肢中任何一肢都可以起到腿到作用,同时任何一肢也都可以当作手臂。在我面前这一位用四只腿,另外不相连的三肢分别各自一侧蜷着。盖它们叫“七肢桶”。
电影中,导演将这一形象尽最大努力做了影像化升级处理。一团中的形象,既高深莫测,又触手可得,并且富含禅意。这种融合了章鱼、蜘蛛等动物形象的外星生命体,出现在大银幕上的那一刹那,的确令人窒息,也完全达到了导演本人一直以来期望的那种“死神来了”的恐惧感,如梦魇一般挥之不去。
本片女主角是艾米·亚当斯,一位大器晚成的女演员。当她在《魔法奇缘》中担任女主角时,你很难相信一个扮演童线岁。
在那之后,艾米·亚当斯逐渐展示出自己实力派的一面,不仅能够在《闰年》这样的爱情轻喜剧里和英伦帅哥马修·古迪谈情说爱,也可以在《朱莉与朱莉娅》这样的温馨小品中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同台飙戏。越来越走红的艾米·亚当斯在2013年毫不意外地加入了“超级英雄女友套餐”,成为新一代超人的正牌女友,片中的角色还是叫做易斯。
2016年,艾米·亚当斯迎来演艺生涯的又一个高峰,接连出演两部大受好评的电影,一部就是《》,另一部则是《夜行动物》。两部电影中的角色,都极具挑战,很考演技,两种完全不同的女性类型,艾米·亚当斯完成的游刃有余。只是,如此出色的表演,却连一个奥斯卡提名也没得到,怪不得怒火中烧的影迷将片中易斯手持写字板的剧照P成了“F-U-C-K The Oscars”的字样。
由于电影改编的侧重点不同,《》可以说彻底成了艾米·亚当斯的独角戏,奥斯卡得主福里斯特·惠特克和鹰眼都只能打打酱油。这样的处理有好有坏,好处是方便观众把关注点全部集中到女主角身上,坏处则是让杰瑞米·雷纳饰演的理论上的男主角及其他配角沦为透明人,当然,七肢桶除外,外星生命体还是很有存在感的。
电影中,从漫威片场火线加盟的鹰眼,除了偶尔讲些不合时宜的笑话,完成“非零和博弈”这一名词的解释,让女主角灵机一动破解了七肢桶的文字密码外,好像并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一个功能性十足的角色,和原著的出入比较大,实在撑不起女主角如此厚重的爱。
“我预见了所有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前往。”女主角最后的独白令人动容,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是有你在的日子。“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俗套剧情却因为硬科幻题材的背景而闪烁出不一样的光彩,在“大女主”烂大街的今天,有这样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作品,再一次说明“没有题材是糟糕的,只要情感是真诚的”这句话从没过时。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