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来越多的特效涌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特效行业却因“五毛特效”翻红。“、质感差、抠图”等负面评论仿佛成了国内特效行业摘不掉的帽子。
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进行中项目时间表,着任务进程的紧张感。剧集马上要或上线,作为最后一道也是最赶时间的流程,彻夜灯火通明的办公室,是“国产”特效公司的标配。
除了汉子,也有不少姑娘投身于这个常被观众讥讽为“五毛钱特效”的行业里,每一个电脑特效师都如同寄居的蜗牛,寄居在电脑椅上,椅背有一个靠枕,在需要的时候,它会打开变成一张被子。凌晨,被子盖在身上,也许能在公司的沙发上睡几个小时,醒过来的时候再从沙发过渡到距离0.5米的电脑椅上。
网络剧让剧集突增成海量,内容缺口增加,也拉动了特效制作行业聚拢人才。仁视聚美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得意之作是两部爆款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和《双世宠妃》,以及四部《老九门》番外网大,另一部口碑良好的台网联动剧《射雕英雄传》也是他们的作品,这让仁视聚美在在业内有了些小小的名气。
在南四环附近的一栋写字楼里,仁视聚美租了两套loft,里面塞了40多位特效师。在特效制作行业里,这样的公司已算得上颇具规模。
特效制作作为整个影视行业的末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被忽略的,甚至导演在拍戏的时候都会说“尽量避免使用电脑特效”。然而在越来越多的特效涌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特效行业却因“五毛特效”翻红。“、质感差、抠图”等负面评论仿佛成了国内特效行业摘不掉的帽子。
曾恕玉是仁视聚美的总经理,2004年入行,2009年自己注册了公司。从入行到现在已经过了13个年头,当年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多数都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转行了,至今还在做相关工作的人不过2、3个,其实归根结底,无非是赚不到钱,或失去了入行时的理想。
但近两年来,行业的增长却是可见的。很明显,活儿简直是越来越多。随着网剧影视内容爆发,特效市场的需求量同样呈正比增长。以《双世宠妃》为例,24集的网剧,需要在四五十天之内完成全部特效制作。
然而,也并不只有涉及奇幻的内容才需要特效,《春风十里,不如你》一共40集,因为该剧基本都是棚内拍摄,而且拍摄时间为冬天,故事内容却发生在9月的,所以很多大全景看到的绿树、车等都是特效制作的。
网剧对于特效制作的要求一般都是“短平快”,特效量不是特别大,但是给的时间也不多,对于特效制作来说,压力就更大了。之前做电视剧半年可能才做完一部,但是现在网剧可能1~2个月就会做完了。
另一位从业多年的特效师王海也曾说过,急着上线,前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特效去沟通是最常见的问题。特效这件事,最主要的工作其实从前期就应当介入,比较有经验的导演,在前期就会自己负责掉跟组特效师的工作,后期具体操作再由特效制作公司接手。
但一些剧集为了赶时间,拍摄时一天一集,直接打平光都不用说了,有的可能连绿幕都没有铺,这样的活儿交到特效师手里,很多细节部分就很难实现了,各种“渣抠图”效果就是这件事情的,在特效师制作的过程中都能预想到被观众疯狂吐槽的后果。
给到特效制作公司更多的时间,做到效益和质量的平衡,无疑是能成片质量的前提。所以,观众看到的“抠图”绝不能只有特效师来“背锅”,最终出现这样的成片,一定是在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问题。
“我们也经手过需要大量抠像的网大作品,基本上所有的镜头都是棚拍,但最终成片效果还不错,基本没有观众看出来抠像的问题。这就是前期沟通好的结果”,曾恕玉说。
幸好随着行业的扩大和不断磨合,特效制作也在不断地规范化,“相比之前只把要做的内容丢过来,现在的特效一般会影视作品开拍前就介入,与导演、美术沟通方案,设计场景等,拍摄中期也会有跟组电脑特效师去确保一些技术的实现可能,最后再到后期特效制作,这样的流程避免了因沟通不畅导致后期成片效果不佳,也基本能有效避免‘渣特效’的产生”,曾恕玉说。
特效师王远透露,“上周我带了一个新来的徒弟,当天就看到她发朋友圈说‘今天加班到半夜11点!sad......’,我想说,也许半年之后,她的朋友圈内容可能会变成‘今天竟然半夜11点就下班了!真好!’。当然,我也不确定她能否半年。”
在做《老九门番外》的时候,因为要做四部网大,而且这四部上线时间的间隔非常短,特效量又特别大,特效师们好几个月时间里都住在公司,一般情况下都只能申请回家洗个澡。特效师于心说:“我记得那个月我刚换的房子,结果一个月就回去了4次,这4次还都只是洗澡。”
曾恕玉当年从公司离职创业也是为了“不再继续加班”,没想到自己创业之后,不仅依旧加班,工作压力也随之而来。
“我们也在调整时间,不想让他们太累,但是有很多时候特效都是急活儿,我能做到的就是一次只做一个项目,减少他们的工作量。另一件能做的事就是换一个大点儿的办公室,多准备几个能随时躺下的沙发”,曾恕玉打趣说。
制作内容多,压力大,想招到合适的人就更难,“现在的特效师并不好招,大部分都是招来一些人自己培养,这样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像是去合成、数字绘景、三维等这些分别的模块工作,从一个新人到自己可以做项目至少也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曾恕玉说。
一般工作2年以上的成熟特效师都会有1万多的收入,然而放眼行业,只有短时间工作经验的特效师工资应该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工作一年后,能快速上手,完成项目,工资水平会根据工作量有所提升。
特效师高阳就曾经在一个月做完一个项目,拿到了将近3万的项目提成,当然他也是加班到最晚的一个。有人打趣说,当特效师也是在吃“青春饭”,熬了几年之后,很多人都会吃不消。
难招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特效师的从业门槛,“在招人时,我们对特效师的美术功底、技术水准都有要求,如果不能兼顾,那至少也要一方面特别突出。”曾恕玉说,“现在招聘过来的特效师基本都是两个渠道培养的,一类是大学的动画专业,另一类就是社会上的培训学校。现在也有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去培训学校继续学习,锻炼技术能力,这类人就是我们最喜欢招聘的,既能美术基础,技术也过关。”
除了前期沟通外,后期制作部分也需要不断的修改,作为偏末端的行业,特效制作被审片的过程非常繁琐,一段作品制作完成之后先要特效师自己审核,再到组长、项目总监、总经理、制片方、平台层层审核,基本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修改意见,七七八八下来,一条片子就算不清楚要修改多少遍了。
和制片方的相互督促是行业发展的另一门学问,“我们曾经参与的一个项目片方给我很深的印象,”曾恕玉说,“他们非常认真,看见画面中非常远且不太清楚的地方有个水瓶盖,都会要求我们去掉。”
影视行业在不断发展,这种严要求也是在督促特效制作行业在不断的进步。“由于期特别赶,在首播的时候,其实是有一部分特效是不完美的。在二轮时,制片方也要求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制作和修改。”虽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修改常痛苦的,但是最终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算值得。
有很多“五毛特效”作品在问及原因时,都会不断的强调时间紧,那什么样的制作速度才是最合理的呢?“如果用一两年的时间去打磨作品,肯定是能做好的,但是制作时间拖得很长,特效制作公司就没有利润,时间太短,质量可能就差一些,这中间的平衡点是一直在探讨的”,曾恕玉这样说道。
目前,做剧的特效市场价格在8000~15000每分钟。和之前按照特效难度分开核算的方式已经有所不同,在拿下一个影视项目后,会根据剧本内容做表,预估好特效内容和时间,除非在拍摄现场有特别大的变动,不然对于时间的预估准确率在90%以上。签订合作之后开始制作,最终由超出部分再补齐尾款就可以。
虽然大部分制作费用会在签订合同时就付上,但是在尾款的结算上也还是有很多“幺蛾子”。也有其他一些特效制作公司遇到更急迫的问题,最终几十万的尾款因为种种原因收不回来。在这方面,特效制作公司依旧处在弱势。而且,特效公司的现金流基本依赖客户的付款,如果运气不好,遇到几个客户同时拖欠尾款,会出现发不出工资的糟糕情况。
“有一次去日本交流,我的朋友给我看了一篇文章,内容就是在讲中国的特效市场,有几家视频平台,内容以什么样的增速在增长,如此大的内容市场,日本的特效制作公司如何能分得一杯羹?”曾恕玉说。现在进入特效制作市场也常有压力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后面紧紧的推着人前进,否则很快就会别其他人超越并埋没。
曾经因为国内特效市场不景气而选择出国发展的人才也在纷纷回流,整体大的利好对于国内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而且特效公司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只需要靠作品说话,这样越来越透明的竞争,总还是带着行业往健康的方向行进。
虽然目前国内的剧集市场依旧有“雷人”的作品在,但我们还是相信,中国的剧集特效市场总有一天也会拥有自己的“《的游戏》”。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