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 5 的电池容量为 3300 毫安时,这个数字显然算不上多大,只是略高于一加 3 的 3000 毫安时,甚至比一加 3T 的 3400 毫安时还小了点。
当然,考虑到一加 5 紧凑轻薄的机身,这个容量其实并不小,同为 5.5 英寸但明显更大更厚的 HTC U11 才 3000 毫安时,另一款 5.5 英寸屏幕并且尺寸更小(毕竟“框”)的努比亚 Z11 的电池容量(3200 毫安时)略高于一加 5,但整机要明显更加厚重。
不算大的电池,加上一加 5 系统非常激进的调度策略,让我们对一加 5 的续航没抱太多期待,不过实际表现却比我们预想的好不少。
我的手机使用算是比较重度的,虽然不怎么玩游戏,但我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刷微博,在 Chrome 上看文章,看视频,偶尔拍拍照,听听歌。在使用一加 3 的时候,它的续航是永远无法让我从早上到下班的,一加 3T 稍微好点,但也就是省着点用勉强撑一天。
一加 5 的表现要更好,类似的使用强度下,一加 5 已经足够我整体一天的使用了。这应该主要归功于能耗比明显优于骁龙 820/821 的骁龙 835 SoC,再加上相对省电的 1080p 屏幕,从而在电池容量没什么进步的情况下,让续航变得更好。
充电方面,一加 5 相比一加 3/3T 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 5V、4A(20W)的 Dash 闪充大电流方案,充电头和 OPPO VOOC 闪充头通用。
经过我们实测,没电关机状态下,一加 5 前 10 分钟可以充 19%,20 分钟 38%,30 分钟 58%,1 小时 92%。
另外,由于用的是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一加 5 在充电式的转换率(大约是 95%)明显高于主流的高压快充(大约是 90%)。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充电功率下,一加 5 的发热大致只有高通 QC 3.0 等高压方案的一半。反应到实际的感受就是,一加 5 在快充时手机基本不怎么发热,并且在亮屏使用时可以做到快充不降速。
照理说,不进步就是退步。不过在三星 Galaxy Note7 安全事故之后,今年不少手机厂商在充电上都变得异常保守,不进步甚至会有些退步。这个背景下,“充得快并且不热”的一加 5 反而继续成为亮点。
系统方面,国行一加 5 预装的是氢 OS 3.5,不过要不是依然保留了之前氢 OS 的负一屏设计,你很可能会误以为一加 5 搭载的是原生 Android 系统。
无论是系统 app 图标、下拉通知、设置菜单、动画效果,氢 OS 3.5 都和原生 Android 无异,在默认的桌面(启动器)上,氢 OS 3.5 采用了类似 Google 的 Pixel Launcher 的设计(一加把这个启动器叫做“一加桌面”),在桌面上滑可以呼出所有程序列表。
不过或许是为了照顾国内氢 OS 老用户的习惯,在系统设置的一级菜单里,一加特意加了一个“默认桌面”的选项,在这里可以选择“氢桌面”,切换后氢 OS 原来的那种桌面风格就又回来了。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功能是,在设置的“按键”选项里,可以将长按操作设置为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在任意界面下长按就可以调出来支付界面了,非常方便(之前 Smartisan OS 等定制 ROM 也都有类似的功能)。
刚开始拿到一加 5 的时候,我们是有一些失望的,原因是相比之前的产品,它的外观少了一些“原创性”。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我愈发感觉在“撞脸”的背后,一加 5 依然是一款足够“一加”的产品。
从进化的棱线,到工艺、细节上的优化,到“快得没朋友”的运行速度和表现均衡的双摄,一加 5 在一加 3/3T 的基础上,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做了升级,不过同样“升级”的是一加 5 的售价。
一加 5 有两个容量可选,“6GB + 64GB”的月岩灰版本售价 2999 元,“8GB + 128GB”的星辰黑版本售价 3499 元,这个定价要低于美国地区 479 美元(约合 3271 元)和 539 美元(约合 3681 元),但比一加 3T 2699 元(64GB)和 2999 元(128GB)售价还是明显高了一些。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任何人不得用于非法用途,否则责任自负。本网所广告均为广告客户的个人意见及表达方式,
和本网无任何关系。链接的广告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如有违者,本网有权随时予以删除,并保留与有关部门合作追究的。 特此声明: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南方财富网无关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