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摄影基础 > 正文

农家书屋:一片果林正在成长

类别:摄影基础 日期:2018-12-20 2:13:27 人气: 来源:

  村欲情史

  4年前,灵武市临河镇石坝村村委会里有史以来有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书屋,对这个书屋,村民丁吉武原本期待很高。但去了几次农家书屋,他便不去了。

  丁吉武为什么不去农家书屋了?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灵武市临河镇石坝村,随后又就实施了近6年的农家书屋工程进展究竟如何,先后走访了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永宁县胜利乡和顺新村、贺兰县习岗镇五星村和沙渠村的农家书屋,了解它给农民带来了哪些真正的实惠,它在建设、管理和使用中遇到怎样的实际问题。

  听邻居们介绍,56岁的丁吉武不会享福,抠吃抠穿,却舍得在书上投资。虽称现在不常去农家书屋,但丁吉武并没有放弃读书。丁吉武家里有个书架,藏书不是很多,约30本。这些书是老丁从镇上和市里购买的,多是枣树种植、病虫害方面的书籍。

  村里的农家书屋里没有果树栽培方面的书吗?“很少,而且也不适合我们灵武大枣的栽培。”丁吉武说,只有熟悉当地种植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农技书籍适合他们。所以从农家书屋借了几本农业方面的书籍后,他便很少再去了。

  像石坝村这样的农家书屋,共有2786个,也因为这个数量,成为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省区。然而数量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呢?

  4月2日,上午10点左右,位于贺兰县习岗镇五星村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因为管理人员外出办事,大门紧闭。不过,45岁的村长孙进龙早就注意到这种情况,在他那里还有一把书屋钥匙,“只要有人来,书屋的门随时能开。”

  这样的情况,与记者之后走访的几个乡镇的农家书屋类似。农民们普遍反映,书屋里的书,多数不是他们想看的农业方面的书籍,即使有,也不适合当地种植。另外,其他农民感兴趣的书籍比方说传奇故事、传记故事、古典小说几乎没有。想看的书没有,想看时大门落锁,农民进书屋借书的那点兴趣很快就减少了。

  根据要求,每个农家书屋至少要配备1500册图书、30种报刊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张)。这意味着,我们在相当一片区域里,看到的几乎是无差异化的农家书屋。

  丁吉武是灵武远近闻名的“枣树大王”,他希望农家书屋是其学习、了解种植技术的一个途径,所以他觉得现在的农家书屋不能及时补充最新的农业科技书籍,这是个问题。

  对此,负责农家书屋建设的新闻出版局怎么说呢?出版局出版与印刷发行处处长盛学忠告诉记者:“农家书屋主要的任务是农村文化建设,让农民在农闲时有书看,所以有诸如文艺、历史、科普等多类书籍。农技书籍只是农家书屋的一小部分,不到20%,而且今后这个比例肯定还会缩小。”盛学忠说,农家书屋数量众多,没有办法做到根据各个地区的差异性来配置农技书籍,而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教农民如何种地,农民对农技书籍的需求,应该由相关部门来满足,如此更有针对性,也更及时。

  贺兰县习岗镇沙渠村是一个失地农民村,村民都已住进楼房,开始从事运输和小本生意。沙渠村社区物业管理员巩新霞说,她现在最想看的就是如何管理社区和经营家庭、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但书屋里几乎没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诸如沙渠村这样的失地农民村已不少见,那么,农民的文化需求应该如何满足呢?

  盛学忠说:“从今年起,以后每年我们都会按照每个书屋1000元~2000元的标准,补充新书和期刊。我们也考虑到农民生活的变化,所以在补充时选择一些与农民生活相关的书籍。比如今年补充书目里有《农村土地流转与征收》《生活在数字时代》《摄像入门与提高》等书籍,同时,少儿类书籍也将增多。”

  此外,针对采访中,农民反映的农家书屋里大多是2010年以前的报刊情况,负责农家书屋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现象其实在全国都很普遍,因为当初农家书屋的建设是一次性投入,之后国家不再拨钱。做了一些试点,让图书馆的过期期刊放到农家书屋“流转”,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输血”的作用,但显然,这“血”不够“鲜”。盛学忠认为报刊发放不及时,也与农村邮递人员发送不及时、农家书屋存在管理等因素有关。新闻出版局正在对聘请退休农村老师专职管理农家书屋进行调研,希望规范化的管理能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银川、贺兰、永宁、灵武等各处农家书屋,记者注意到,虽然每家书屋都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图书管理员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还是不高。目前,这些地区的农家书屋绝大部分图书管理员,都由村干部兼职。有些书屋建在村部里,由村干部代管;有些建在农民家,农民管理;也有的建在学校,由老师管理。银川市文化电视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从长远来看,无偿管理是不行的,因为缺乏法律和责任保障。农家书屋是公共服务项目,应该考虑购买公益岗位,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

  采访中,业内有关人士表示,经费投入后续乏力,是全国大多数省份农家书屋面临的问题。只有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进一步给予支持,这项关乎百年大计的基础性民生工程才能走得更远。

  采访中,一些相关人员对记者说,外省市的一些做法,银川乃至完全可以参考。比方说可以试点“总分馆制”农村图书流转模式。具体做法是: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为服务点,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图书流转,让“死书”变活书、旧书换新书。这样一来,农民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本村的图书,而是有机会看到全县的书。

  另外,变“活书”的同时,还要延伸书屋概念,让阅读的触须更加深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行政自然村在逐年减少,随之而来的最基本的状况是,行政村的面积在增大;很多村子里外来务工者的人数已经大大超越了本村的常住居民数量;甚至有些村庄已俨然发展成为如同城市里的社区形态。显然,农家书屋已不足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拓展农家书屋的功能。

  事实上,在此方面,已开始了一些实质性的探索,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不但全面实现了全区村村有农家书屋的目标,而且已将一些城中村、林场、农场、社区也纳入到建设规划中,今后或将把农家书屋的延伸到工厂,在厂里建设书屋,更好地服务于外来务工者和建设者。

  遍地开花的农家书屋,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不是三两年就能结果的果树,它是我们种下的一片树林,每个人走进去都会有收获。即使不进去,它在那里,也可以涵养文化水源、文化,默默地发挥作用。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同乐摄影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