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摄影基础 > 正文

摄影教室:数码摄影区域法实用教程

类别:摄影基础 日期:2018-7-8 10:18:11 人气: 来源:

  区域法在20世纪30年代由安塞尔·亚当斯和佛列德·亚契提出。这一理论为摄影建立了标准流程,以能在任何下——包括逆光、极大光比之类能完全相机测光系统的场景——得到准确。

  现代相机内置测光表的设计思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读数。但当你面对非常规时——比如一个同时有着明亮区域和区域的场景,相机测光表就无法有效工作了。此时就是区域法大展身手的时候,它能帮你得到不仅正确而且迷人的结果。

  尽管区域法最初是基于黑白摄影建立起来的,不过这种方法同样适用黑白或彩色胶卷、负片或反转片,以及数码摄影。

  相机内置测光表的作用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读数。也就是说,相机会把所有场景都当作具有中性反射率(18%反射率)的东西看待,并以此作为产生图像的依据,这就是中性灰(其读数位于纯白和纯黑之间)。

  因此,如果一个场景中有较多的明亮部分,经相机自动还原出来的图像就会比实际更暗,也就是欠曝。相反,一个以区域为主的场景,则会被相机还原得偏亮,即过曝。

  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色彩。大部分颜色的反射率位于平均值左右,也就是与中性灰反射的光线相当,即中间调。理解中间调是学习区域法的基础。

  区域法将一个场景按照影调从黑到白分为10个部分,有时也说成9或11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即为一区。每一区与前后一区相差1级。所有区用罗马数字标注,中间区(中性灰)位于第五区,即Zone V。

  对数码摄影师来说,我们一般只关注Zone III到Zone VII(3区到7区)之间。场景中最暗的部分会落入Zone III,最亮的部分则进入Zone VII。超出这个范围的部分会被当作纯黑或纯白处理,不保留任何细节。

  当用相机对准一处拥有平均反射率的场景并准确测光,就能得到按照平均反射率还原的图像。如果你增加1级或降低1级快门,图像就会过曝1级。想法若缩小1级或提高1级快门,图像就会欠曝1级。

  首先,我们要认为中间调就位于Zone V。若过曝1级,即为Zone VI。若欠曝1级,即为Zone IV。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同乐摄影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