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应运市场而生的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近年来却出现了就业率低、就业稳固率低的问题,如何打造中职计算机专业品牌,让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是摆在学校行政部门和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性问题,通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的调查,结合学校近些年计算机专业硬件建设和学科课程设置的不断调整更新,笔者对办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需注意的学生就业方向定位、学生生源素质把关、计算机专业硬件建设、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分析。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电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适应市场对计算机相关就业岗位的大量需求,近年来几乎所有职业学校都相继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由于生源素质以及一些学校硬件、师资、专业市场定位等方面的不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对我区2007-2010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表明,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能在专业上有所发展,毕业后两年还在继续从事计算机专业所属行业人员不足20%。市场决定就业,就业决定招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已面临存在与消失的选择,作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通过调查和实践,我对如何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让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有以下一些思考:
一、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专业定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要把学生就业需要作为职业教育的目标”。为了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就业面更广,一些中职学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时片面理解“宽基础,活模快”,认为学生的知识和技术越广,择业时的机会就越多,把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模糊化,在短短的两年在校时间里,什么都学,而又什么也没学精,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但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应向应用型、实用型、职业型的方向发展,减少一些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语言方面的课程学习,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实用性、操作性的课程,更应重视专业课程的细化,以与企业的“订单”培养为依据,注重学生培养的针对性。从不同角度的市场需求培养适合于不同岗位的计算机专业的从业者, 避免出现所开课程大而全的情况。
二、加强宣传,把握好生源关 由于中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学生招生基本已没有分数,一些初中成绩差、习惯差、自制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受“热门”专业和“好玩有趣”的影响纷纷选择计算机专业,而学好计算机需要有较高的文化基础,较强的毅志力,需要“手、眼、脑”的高度配合,只凭一时兴趣,很难学有所成,就算勉强毕业也难在就业岗位上有所发展,这些学生进入计算机专业一方面增加了学校管理部门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整个专业质量的提升。因此,学校招生部门在制定招生计划时相对其他一些应用型专业计算机专业应有较高的分数和条件要求,把握好生源关,在招生宣传中,既然要让学生看到市场需求的热门,也要让学生了解专业所需的基础条件、让那些只有一时兴趣的学生知难而退。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