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摄影基础 > 正文

摄影与摄像基础教程 教学PPT 作者 余武 第二章 影像拍摄技术基础课件下载 课

类别:摄影基础 日期:2018-3-22 10:10:52 人气: 来源:

  201 3-4-21201 3-4-22第二章影像拍摄技术基础2. 1 机的种类、 结构与保养2. 7 数字影像处理2. 3 常用与数字存储2. 4 摄影基本附件的选配2. 5 摄像机的种类、 结构与保养2. 6 摄影与摄像基本技巧2. 2 镜头的种类及特性201 3-4-23第一节机的种类、 结构与保养一 机的种类根据机图像存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机和数码机; 传统机通常依照其使用的感光的类型和尺寸又分为135机、 1 20机和大画幅机; 数码机通常依照其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及用途又分为消费型数码机、 单镜头反...

  201 3-4-21201 3-4-22第二章影像拍摄技术基础2. 1 机的种类、 结构与保养2. 7 数字影像处理2. 3 常用与数字存储2. 4 摄影基本附件的选配2. 5 摄像机的种类、 结构与保养2. 6 摄影与摄像基本技巧2. 2 镜头的种类及特性201 3-4-23第一节机的种类、 结构与保养一 机的种类根据机图像存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机和数码机; 传统机通常依照其使用的感光的类型和尺寸又分为135机、 1 20机和大画幅机; 数码机通常依照其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及用途又分为消费型数码机、 单镜头反光数码机.还有立体机、 水下机、 航空机等各种不同用途的机。章节目 录201 3-4-24二 机的基本结构机一般由机械、 光学、 电器三大部分组成。 机械部分: 快门、 器、 闪光联动器、 上弦、 卷片装置、计数器、 机身。 光学部分: 镜头、 取景测距器 电气部分: 测光及显示系统、 电子快门、 电子器、 自动调焦器、 自动输片装置及内装式闪光灯等(图2-1) 。201 3-4-25图2-1 机基本结构机是一种集光学、 机械、 化学、 电子、 材料于一体的仪器, 大小部件很多, 但其主要部件有镜头、 、 快门、取景器、 测距器、 机身、 闪光連动等。201 3-4-26控制的机构快门和(1 ) 一般位于镜头的内部, 装在镜头的透镜组之间, 它由多片金属片组成, 是调节机镜头的进光孔的大小用的。 越大则进光孔的直径越大, 越小则进光孔的直径越小(图2-2) 。的大小是用标在调节环上的系数来衡量的, 系数用f来表示, 其定义为:/通光孔的直径。f系数=镜头的焦距201 3-4-27图2-2 结构示意图标准的值从大到小为: f1 、 f1. 4、 f2、 f2. 8、 f4、f5. 6、 f8、 f11 、 f16、 fF22、 f32、 f44和f64。 系数越大, 通光孔的直径越小, 镜头的通光量就越少。 反之亦然。相邻的系数之间通光量相差一倍。 镜头的最大通光孔径为镜头的口径, 镜头的口径也可用f系数来表示, f系数的最小值即为镜头的最大口径。常见的镜头分为三类: 固定式、 猫眼式和虹膜式。201 3-4-28的作用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调节和控制镜头的通光量其他作用还有:a. 调节景深(景深即被拍物体的前后清晰范围)小时景深长, 大时景深短。b. 收缩可以改善镜头成像质量201 3-4-29(2) 快门:快门的作用是控制镜头通光的时间, 能得到正确, 并使静止的和运动中的被摄物均可获得清晰的影像。机械快门的种类有:A 镜头中间快门B 焦点平面快门C 程序快门D电子快门控制的机构快门和201 3-4-21 0(3) 快门速度和的最佳组合对于使用胶卷的机, 有着相当多的快门速度和组合可在达到同样合适的最。另外组合可以是1 /250秒、 f/8或者1/500秒、 f/5. 6。另外在保持正确的量的同时, 通过使用或大或小的配以适当的快门速度能增加或减少清晰程度或景深。快门速度和的201 3-4-211三 机的保养1 正确使用2 保持清洁3 正确存放4 避免在恶劣中使用201 3-4-21 2四 机选购1 机身外观的检查2 光学系统的检查3 快门速度的检查4 机械装置的检查5 电气部分的检查章节目 录201 3-4-21 3第二节镜头的种类及特性镜头是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被摄景物的影像成像在上, 镜头焦距的长短主要影响着被摄景物在上的成像大小和范围。章节目 录201 3-4-21 4镜头的光学性能1 镜头的焦距与视角焦距是摄影镜头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 它是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焦平面(或影像传感器) 之间的距离。 镜头的焦距用字母f表示, 单位是mm。201 3-4-21 5镜头的光学性能2 镜头的口径镜头口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直径, 也就是镜头的最大。 镜头口径大小表明了镜头的采集光线的能力。 通常用镜头直径(D) : 焦距(f) 来表示镜头的口径, 这个系数越小, 表示口径越大。201 3-4-21 6不同焦距镜头的特性1 标准镜头镜头的视场接近于人眼的视角, 这种镜头被称为“标准镜头” 。 其焦距大约相当于机片幅对角线 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焦距比标准镜头短, 因视角宽广而被称为广角镜头。 对35mm单反机来说, 一般认为镜头焦距在35mm以下的镜头是广角镜头。201 3-4-21 7不同焦距镜头的特性3 长焦距镜头焦距长于标准镜头、 视角小于标准镜头的镜头称为长焦距镜头。 由于长焦距镜头拍摄远距离景物的成像较大,所以又称为远摄镜头。201 3-4-21 8变焦镜头变焦镜头是指焦距可在预定范围内连续改变的镜头, 摄影者可站在同一个通过改变镜头焦距而改变被摄体影像的大小。变焦镜头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实现了镜头焦距可按摄影者意愿变换的功能。201 3-4-21 9变焦镜头的配备在配备镜头时, 如果只想配备一只变焦镜头, 通常宜选择包含广角、 标准与中焦的镜头, 如28-70mm、 24-85mm、 28-135mm、 35-70mm、 35-135mm等, 足以应付大量的日常拍摄需要。章节目 录201 3-4-220第三节常用的及数字存储传统相机上用来作为感光和记录图像的介质,它利用银盐材料的感光特性来记录图像。 有黑白、 彩色, 规格有: 135胶卷用于家用机等135机, 是最常用的; 120卷片应用于中画幅的120机上; 单张的散页片则用于大画幅的机。章节目 录201 3-4-221常用的种类1 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2 银盐黑白和染料型黑白图2-4 柯达彩色负片富士彩色负片201 3-4-222的主要性能(1) 感光度(2)DX编码与感光度的自动调节“DX”是指“资料暗码”的保存与使用对的保存要求: 避热, 防潮。 在拍摄完毕后,应及时冲洗。 应该在过期之前拍摄完毕并冲洗。冲洗应该找正规的图片社冲洗, 以便获得良好的质量。201 3-4-223二 数字存储常用存储介质的优点和缺点1 CF卡CF卡全称 Compact Fl ash, 也称“微型闪存卡” , 是目前广泛应用在数码机上的存储介质。2 SD卡SD卡(Secure Di gi tal Memory Card ) 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 SD卡拥有高记忆容量、 快速数据传输率、 精密的侦错管理、 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的应用非常广泛。3 XD卡201 3-4-224常用存储介质的优点和缺点4 SM卡5 记忆棒6 微型硬盘微型硬盘(Mi croDri ve) 简称MD, 是美国IBM公司推出的大容量存储介质。7 其它存储还有MO、 Cl i ck、 3. 5英尺软盘、 CD-R/CD-RW等。章节目 录201 3-4-225第四节摄影基本附件的选配为了拍摄质量和取得良好的拍摄效果, 机通常要配备多种附件, 他们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照片的拍摄质量, 如三脚架、 快门线、遮光罩等; 二是扩大机的使用范围, 如闪光灯、 滤光镜等。章节目 录201 3-4-226一 三脚架与独脚架二 快门线三 遮光罩遮光罩是套接在摄影镜头外边的一种附件(有些镜头设有内置的滑动式遮光罩) , 用金属、 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制成。四 滤光镜滤光镜也是常用的摄影附件, 它的种类繁多, 用途各异。按使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圆形滤光镜和方形滤光镜。201 3-4-227五 闪光灯闪光灯体积小、 发光强, 是摄影者必备的照明器具, 闪光灯一般具有调整色温、 提高亮度等作用。六 摄影包摄影包具备: 防震、 防挤、 防压, 耐高、 低温, 防尘、 防潮,背带宽、 牢。七、 电池电池类型一般可分为专用型和通用型两种。章节目 录201 3-4-228第五节 摄像机的种类、 结构与保养一 摄像机的种类摄像机: 是拍摄制作电视节目的前端设备。 摄像机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用途将其划分为级、 专业级和家用级3大类。1 级摄像机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 级摄像机又可以分为三种。(1 ) 演播室用摄像机(2) 演播室用摄像机(3) 现场节目制作(EFP) 摄像机章节目 录201 3-4-2292 专业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一般应用在电视以外的专业电视领域,如电化教育、 工业、 医疗等。 这种摄像机要求轻便, 价钱便宜, 图像质量低于用摄像机。3 家用级摄像机家用摄像机主要应用在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非业务场合,比如家庭、 娱乐等。 这类摄像机体积小重量轻, 便于携带,有一定的隐蔽性, 除了用于个人、 家庭娱乐外, 许多特殊条件下的拍摄也经常采用这种机型。201 3-4-230二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摄像机一般都是由镜头、 寻像器、 机身、 线 摄像机的基本组成框图201 3-4-2311 镜头镜头是一种光学装置, 是由许多光学玻璃镜片和镜筒等部分组合而成的。 它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把自然中景物的影像经过选择之后投射到摄像管靶面上成像。 一般为变焦距镜头。2 寻像器寻像器是摄像机的窗口, 摄像者通过它, 可以选择画面角度、 范围, 确定画面构图; 同时, 还可监看摄像机的工作状态 。 专业的寻像器可以根据摄像者的需要调节角度和伸缩距离, 也可以调节亮度和对比度。201 3-4-2323 机身机身是摄像机的主体部分, 可将镜头形成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机身主要包括电源和电处理部分。4 主要附件(1 ) 三脚架(2) 外接线A 在逆光或侧光拍摄时, 能防止非成像光的进入, 避免雾霭。B 在顺光和侧光拍摄时, 可以避免周围的散射光进入镜头。C 在夜间拍摄时, 可以避免周围的干扰光进入镜头。D 可以防止对镜头的意外损伤, 也可以避免手指误触镜头表面, 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为镜头遮挡风沙、 雨雪。遮光罩主要作用201 3-4-234摄像机聚焦环的调整方法A 目测法B 特写聚焦法C 自动聚焦法201 3-4-235实现焦距变换的方法摄像机配备了电动开关来控制变焦镜头, 以适应电视拍摄活动画面的需要。电动变焦开关是个跷跷板开关, 装在镜头的右侧。 开关前掀, 微型电动机驱动变焦环, 镜头从广角逐渐变为长焦;开关后倾, 镜头由长焦逐渐变为广角。此外, 专业的摄像机还保留了变焦镜头的手动开关, 以满足拍摄时急推急拉镜头的特殊需要。 只要把手动/电动(MANU/SER) 变焦选择开关打到手动, 转动手动变焦杆, 就达到可以达到手动变焦的目的。201 3-4-236是用来控制光线进入成像系统的机械装置。 在专业摄像机中, 的调节环紧接着变焦环。摄像机的也普遍采用自动控制, 但为了拍摄一些特殊的场景, 需要手动调节。201 3-4-237三 摄像机的和保养摄像机的和保养要注意以下几点:1 摄像机应避免在高温、 潮湿和强的中工作, 否则会影响拍摄的图像质量, 甚至有可能损坏摄像机。2 摄像时应避免阳光或强光长时间照射摄像机的镜头3 拍摄时应注意保持正常的工作电压。 如果电源电压过低,将会增加图像的杂波并引起彩色失线 摄像机机身外表面板上落有灰尘或凝结有水汽时, 应使用软布轻轻擦拭。201 3-4-2385 摄像机镜头上落有灰尘时, 不能用手擦抹, 应使用镜头清洁剂、 橡皮吹子、 鹿皮、 麂皮等专用物品进行清理, 切忌擦伤镜片。6 要特别注意结露的现象, 结露后会影响拍摄。7 摄录前要将摄录系统连接好后再接通电源, 否则, 容易因接错线 搬运或运输摄像机时, 应将其放入便携箱内, 以减轻搬运或运输途中的震动章节目 录201 3-4-239第六节摄影与摄像技巧一 摄影拍摄基本技巧1 稳住机(1) 利用脚架或者合适的支撑物(2) 注意身体姿势(3) 使用或遥控功能2 选择好测光模式3 设置好感光度 (感光度越高, 对光线) 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2) 提高快门速度(3) 巧用快门拍动体章节目 录201 3-4-2405 控制景深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1 ) 口径影响景深小口径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 大口径产生短浅的景深(2) 焦距长短选择与景深焦距越长, 景深越短。(3) 选用超焦距调焦(4) 利用景深显虚实比如拍人像的时候, 通过小景深将背景虚掉, 就能突出主体。 但在拍风光照片的时候, 就需要大景深将尽可能多的前后背景都清晰。201 3-4-2416 正确什么是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 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补偿的运用A 被摄对象亮度比较高时需作正补偿B 被摄对象亮度较低需作负补偿7 调整白平衡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 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201 3-4-2428 精确对焦对焦方式 : 自动对焦、 手动对焦和多重对焦方式。常见的较为先进的多点对焦主要有尼康51点对焦与佳能19点对焦。 它们“各有千秋” 。目前正确对焦的方法 :在采用自动对焦时, 先将相机对准被拍摄主体, 然后半按快门, 这时相机就会自动寻找焦点, 如果对焦完成,在相机的LCD上就会显示一个绿色的小方框, 方框所对应的区域就在焦点所在的区域, 这时再完全按下快门。201 3-4-243二 摄像拍摄基本技巧1 摄像机持机要领摄像机一般在三角架上进行拍摄, 有时外出作新闻采访等机动性拍摄时, 也可以用肩扛等方式持机。肩扛持机拍摄时, 要注意手、 眼、 身、 气、 步五个方面动作的配合。201 3-4-2442 摄像机操作要领A 从摄像机开机拍摄到停机, 连续拍摄的一段画面内容称一个镜头。 镜头是有长度的。 对于运动镜头来说, 拍摄过程通常分为起幅、 运动和落幅三部分。 起幅是指镜头的开始部分, 落幅是指镜头结尾画面的构图, 运动是指推、 拉、摇、 移等技巧运用的过程。B 一个有用的镜头应该是开始5秒以后部分。 同时,由于运动镜头的起幅也要留有一定的时间, 所以运动镜头的起幅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 然后再使用运动技巧。C 镜头拍摄过程中的操作要领是平、 稳、 匀、 准、 实。201 3-4-2453 了解电视景别的划分景别指被摄景物在画面中的大小, 是由摄像机至被摄物体的距离远近或采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来实现的。电视景别可以分为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等。201 3-4-246(1 ) 远景: 远景主要表现广阔的地理和气氛, 以及远距离的人和物。 以成年人为标准, 人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极小, 只呈现点状。(2) 全景: 全景是显示人物的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主要表现人与、 景物的关系, 以及人与人的交流等。(3) 中景: 中景是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由于中景表现的是一半或大部分的物体,因而擅长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谈话和感情交流,也可以表现幅度较大的运动场面。201 3-4-247(4) 近景: 近景是显示人物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 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5) 特写: 特写是显示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拍摄对象细部的画面。201 3-4-2484 电视画面的拍摄方法电视画面的拍摄方法分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两种。根据摄像机运动的方式, 运动拍摄可分为推镜头、 拉镜头、 摇镜头、 移动镜头和跟镜头等几种主要形式。5 固定镜头拍摄镜头对准目标后, 做固定点的拍摄, 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 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201 3-4-2496 手能的运用常用的是手动焦距调整功能7 运用变焦镜头运用的恰当, 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201 3-4-2508 动态拍摄的技巧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 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 例如你要拍的景物, 需要从甲点扫摄到乙点, 首先将身体面向乙点后下半身不动, 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 此时摄影机是对着甲点的方向, 接着按下键先原地不动录5秒钟, 然后慢慢扫摄回到乙点, 到了定位时不动继续录5秒后关机。201 3-4-2519 其他相关注意事项(1 ) 记住先决定要拍摄什么, 然后才开机拍摄, 而不是开着摄像机到处找目标。(2) 在拍摄时要多运用广角镜头。(3) 拍摄时应尽量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 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 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 应该避免边走边拍, 镜头摇摇晃晃像醉八仙, 会影响画面质量。(4) 摄像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 它的屏幕大取景方便并且色彩好, 用液晶屏取景晚上和室内还可以, 可是白天拍摄时液晶屏取景的室外观察效果不理想。 可以右手持机, 左手掌五指并拢, 成圆弧状扶住液晶屏的左边沿并罩在其上方,挡住左方和上方射进来的光线, 进行观察取景。章节目 录201 3-4-252第七节数字影像处理1 数字影像输入的类型:数字影像输入、 照片和图片输入、 视频图像输入2 数字影像输入的设备:数字影像输入的设备很多, 如使用数字相机、 扫描仪、 数字摄像机, 光盘, 通过网络传输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字输入设备是数字相机和扫描仪。章节目 录201 3-4-253数字影像处理部分的设备包括计算机和装载在计算机内的图像处理软件。1 图像处理软件类型常用的影像处理及编辑软件有: (1) Adobe Photoshop (2) Adobe Illustrator (3) 3D Studio (4) Maya (5) Adobe Premiere201 3-4-2542 图像处理软件功能(1) 调整亮度和反差(2) 修正色彩(3) 清晰度调整功能(4) 复制功能(5) 组合功能(6) 外挂模块程序201 3-4-255数字影像输出数字影像输出部分的设备包括彩色打印机、 数字洗印机、 显示器、 录入仪和光盘刻录机等。数字影像输出的方式主要有: 投影播放、 洗印照片、 打印图片和网络传输。 在上述数字影像的各种输出方式中, 涉及的设备和应用条件有液晶投影器、 数字彩扩机、 打印机和计算机互联网络。201 3-4-256思考题1、 你是如何认识影像拍摄中快门和的作用?2、 机镜头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有什么功能?3、 常用数字存储有哪些?4、 摄像机持机要领和拍摄过程中的操作要领有哪些?5、 常用的影像处理及编辑软件有哪些?章节目 录201 3-4-257实训项目1 、 在教师的指导下, 各小组进行一次校园摄影摄像拍摄实践活动, 了解和熟悉机和摄像机的使用。2、 各小组每位同学进行一次常用的影像处理及编辑软件实践活动, 了解和熟悉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然后进行课堂观摩交流点评。章节目 录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同乐摄影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