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盖尔摄影法因为使用的是金属板,所以价格相对昂贵,而且每次只能得到一张金属板照片。塔尔波特的“卡罗式”摄影法虽然便宜,也便于复制,但是因为用于拷贝正像的负像是以纸作为介质,而纸张不透明的属性导致影像不如金属板清晰。如何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在纸张上印制出多张高质量的照片,就成为人们的一个愿望。
人们开始使用玻璃作为取代金属和纸张的材料。最早进行尝试的有尼普斯的表弟,尼普斯·圣·维克多,维克多经过不断的尝试,最终用粘稠的鸡蛋清作为粘合剂,将它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再涂上一层碘化银,这样,一张玻璃感光板就制作完成了。它既光滑透明,又能固定住碘化银,并且有感光性能。把涂布好的玻璃感光板装入相机,拍摄后得到一张负片,然后再在纸张上印制出正片。这是摄影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革新。他于1847年申请了专利。但是鸡蛋清对感光化学药品的溶解是有限的,这影响了玻璃底片的感光性能,使得时间过长。
19世纪50年代,鸡蛋清被一种称为火棉胶的粘合剂所取代。火棉胶是感光材料理想的粘合剂,它是用硝化棉溶于和酒精所制成的。把它和感光药品混合后涂在玻璃上,装入机进行,后立即进行显影、定影和水洗,这样一张玻璃底片就产生了。从制作感光玻璃板开始,一直到拍摄完成,整个过程必须在湿润的状态下完成,所以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湿板摄影法。
这张水晶宫的照片是菲利普· 亨利· 德拉莫特(Philip Henry Delamotte)在1853年用湿板摄影法拍摄的。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成像质量已经非常之好。
火棉胶的发明促进了湿板摄影的发展,湿板摄影法大大缩短了时间。虽然操作上比较复杂,但摄影师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高质量的照片。
湿板摄影术的出现,弥补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与塔尔波特“卡罗式”摄影术的不足。在火棉胶出现后的20年中,经过许多人的不断改进,将负片到正片的工艺方法变得更加完善,使得摄影更加实用和普及。湿板摄影也带动了一个业余摄影的群体。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接触摄影。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摄影爱好者。他们拍摄了许多那个时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拍摄了一大批著名人物的肖像。这些照片为人类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早期摄影记录。如弗朗西斯·弗里斯所拍摄的
湿板摄影术界范围内广泛,极大地促进了摄影洗印工艺和摄影器材的发展,为后来庞大的负片生产制造和冲洗产业奠定了基础。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