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可以说是一个说完道不尽的摄影技巧,在以往的文章里,比较基础的对焦常识和操作技巧笔者已经跟大家普及的差不多了,相信大家也对对焦有了一个比较基础的认识。今天笔者准备说点儿冷门儿的对焦小知识,虽然看似有点卖弄学问的意思,不过在实际拍摄中真的十分有用。
跑焦是很多朋友都曾经遇到过的问题,拍摄前明明就合焦了,为什么拍出来还是糊的呢?当排除像手抖之类的自身技术因素后,就有可能是出现跑焦的状况了。
跑焦分成两种,一种是由于相机内结构设计有所偏差而产生,在一些中高端机身中会自带“自动对焦微调”的功能,让使用者可针对不同的镜头进行焦距微调,并将对应数据记忆在相机机身内,也可结合对焦测试卡来解决问题。
如 果相机机身本身没问题,那也有可能是镜头本身镜片结构的问题,尤其是大镜头中最容易产生这样的状况。因为大镜头自动对焦时总是在的情况下 运行的,由于口镜大,球面镜边缘容易存在像差的问题,使所判断的对焦点与而后实际缩小拍摄时的对焦点有所误差,导致焦点偏移的状况。
笔者总结大镜头跑焦的规律如下,越大,距离越远,跑焦的概率就越高。大全开拍摄时可以取得薄如纸般的景深、迷幻的焦外,但对焦却需要十足的条件和技巧。
由于光线、距离、还有拍摄对象(对象聚焦处的明暗对比度)影响,机器无法准确地将这薄如纸般的一点景深恰到好处地放到我们人类视觉的地方,这就造成了跑焦。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尽量缩一档使用,同时也可避免紫边。
现在大多数单反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基本上都搭载有一字型的自动对焦器,并在其基础上发展成十字或双十字型的自动对焦器。
看一些单反相机的自动对焦点分布图,会发现其中的一字型对焦器,大多是以纵向的方式排列,所以应该是在竖直方向上比较灵敏?
这样的想法是错的,这些传感器尽管是纵向排列,但其实是对横向线条的反应较灵敏,与我们脑海中想当然的情况截然相反。
这样的情况,在自动追焦的时候表现比较明显,如果拍摄物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追焦成功率较高。但如果上下或前后,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现迟缓或对不上焦等状况。
因为对焦点排列和分布的关系,我们在拍摄一些例如田径之类的水平运动体育项目时用入门机型也可以勉强应付。但要是拍摄撑杆跳之类的垂直运动体育项目时对焦成功率就会大大下降。
本文来源于ipfs
网友评论 ()条 查看